2020年4月,國務院安委會印發了《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執行時間為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部署,進一步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行為,各地紛紛加快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步伐。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安全生產標準化,更準確地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定義及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對企業的重大意義。 什么是安全生產標準化?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人員)、機(機械)、料(材料)、法(工法)、環(環境)、測(測量)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 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國務院的決定 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指出:“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制定和頒布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技術規范和安全生產質量工作標準,在全國所有工礦、商貿、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等企業普遍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企業生產流程的各環節、各崗位要建立嚴格的安全生產質量責任制。生產經營活動和行為,必須符合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技術規范的要求,做到規范化和標準化”。去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第7條指出:“全面開展安全達標。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實現達標的企業要依法暫扣其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整改逾期未達標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關閉”。今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國辦發〔2011〕11號)第六點指出,有序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達標升級。在工礦商貿和交通運輸企業廣泛開展以“企業達標升級”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活動,著力推進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組織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標準化分級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并向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擔保業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各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完善有關標準,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促進企業安全基礎不斷強化。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對企業意義重大 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現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強調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和法制化,強化風險管理和過程控制,注重績效管理和持續改進,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規律,代表了現代安全管理的發展方向,是先進安全管理思想與我國傳統安全管理方法、企業具體實際的有機結合,有效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從而推動我國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 從大的方面說,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意義可以分為以下四點。 首先,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企業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實現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的根本保障。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旨在企業對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從制度、規章、標準、操作、檢查等各方面,制定具體的規范和標準,使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實現規范化、標準化,提高企業的安全素質,最終能夠達到強化源頭管理的目的。 其次,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重要舉措。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將安全生產責任從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代表人開始,逐一落實到每個從業人員、每個操作崗位,強調企業全部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強調真正落實企業作為安全生產主體的責任,從而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 第三,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途徑。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活動是夯實基礎、狠抓落實的治本之策,是全面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有效防范生產安全事故、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的根本保證。 第四,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防范事故發生和免受責任追究的最有效辦法。由于標準化工作把企業的“人、機、環境”安全三要素的每個要素都作了規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都有明確的制度約束。企業的方方面面都有章可循、有標準對比了,就必然有效減少甚至杜絕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發生,當然也就不會再有責任追究的問題了。
|